時間: 2019/07/13(六)
活動時程:上午11:00至下午14:00,備有餐點
地點:大煙囪廠房基地:C 小廣場+D 吳家工作站+E 熊家工作站
地址: 300新竹市東區建美路24號
人潮預估規模:約略80-100人
實際來訪人數:約略200-250人

活動出席貴賓:
文化部蕭宗煌次長、新竹沈慧虹副市長、新竹市文化局黃竫蕙 局長、交通大學陳信宏校長、廖子齊議員、鄰里里長:新莊里、舊社里、軍功里、原眷戶:蕭育芳(傅家)、林晴華(林家)、熊京寶(熊家)、黃秀娥(吳家)


藉由在地人的口述歷史展現場域的故事性,讓文化資產得以注入靈魂。新竹六燃坐落於新竹赤土崎地區超過半個世紀,跟隨部隊嫁入的眷村媽媽亦於此居住大半輩子,竹籬笆、打煤球、燈泡工廠家庭代工、黃昏看蝙蝠漫天等生活記憶都是現代無法觸及的珍貴經驗,值得進一步敘述、紀錄、指認、轉化、展示。

在數次眷戶文史訪談的鋪陳下,對眷戶過去的使用經驗與生活記憶及人際關係網絡已有初步掌握。「回家活動」為訪談的進一步延伸,其目的不僅止於老眷戶及二代的現場指認與敘述,更在過程中獲得營造六燃的參與感與共榮感。社區及一般民眾認知六燃的發展脈絡與在地價值,並了解未來六燃的規畫,達到在地永續發展的精神。

開幕起手式「回家」活動於七月保溫駐站眷舍修復後,邀請眷戶實際回到六燃場域,親自指認及整理記憶,並透過老鄰居相互指證回憶的正確性,並讓居民了解未來六燃規劃。保溫計劃團隊針對居民口述歷史進行文字影音資料整理、記錄;透過藝術創作手法的詮釋與轉換後,也將成為周邊社區及民眾瞭解新竹六燃的素材,亦可提供周邊校園一起發展具有在地特色的六燃地方教材,為「六燃生博物館」(Hsinchu Living Museum)的規劃提供更充實、活潑多元、生趣盎然的內容,以加深厚植竹塹的文化底蘊。

老眷戶及其二代

以口述歷史、日常點滴分享生活經驗、達成參與感及共榮感。

六燃場域

蒐集六燃生活場景、讓民眾瞭解六燃大煙囪廠房基地的未來規劃、發展在地六燃學,建立在地連結意識。

社區及一般民眾

瞭解新竹六燃整體的人文歷史、工業經濟脈絡、認知竹塹在地價值、促進六燃永續及多元發展。


活動辦理範圍

活動及舞台區主要於C區小廣場舉辦,搭建臨時舞台並設置約100張座椅,而D區吳家工作站作為補給區,以及展示新竹六燃的相關文史資料,作為民眾了解歷史脈絡之展示區域。而E區熊家始為工作站功能,並作為賓客來訪之路線導引及工作人員休憩站,引導民眾活動場地及提供資訊,也另有設置六燃藝術創作的展示,並展出保溫計畫相關成果供民眾去理解,更深入了解計畫未來發展的規劃。

開幕起手式「回家」活動目的

  1. 本計畫配合駐地工作站(熊家、吳家)的啟用,擬於暑假期間舉辦保溫計畫開幕起手式「回家」活動,邀請原眷戶及大煙囪周邊生活圈之社區民眾,以及關心新竹六燃的大、小朋友們偕伴「回家」,或「初次造訪」六燃場域。
  2. 希冀在「駐地工作站」呈現保溫睦鄰計劃目前的工作成果,將對六燃大煙囪廠基地房的保存、活化與新想像呈現在眾人面前,希望能拋磚引玉,邀請大家一起來分享對大煙囪廠房基地未來的期待與建議。例如:保溫睦鄰團隊利用智慧科技對大煙囪內的霜毛蝠棲地進行影像與氣候的監控;也以跨域藝術創作的方式,對六燃田野資料進行轉換,以藝術、創意的手法讓六燃文史以更生動有趣的面貌再現,邀請來賓一起對大煙囪廠區的願景及未來生活進行想像與交流。
  3. 透過開幕起手式「回家」活動,邀請老鄰居、新朋友一起敘舊與分享近況。藉由回顧當年的記憶、拼出之前六燃生活的輪廓。邀請原眷戶後代分享經驗與指認生活地景,以現身說故事的方式補充新竹大煙囪廠區當年的點滴。這不僅是強化社區居民關係的鏈結,情感、共識的建立與保溫,更可視為新竹六燃歷史的補遺。
  4. 現場將播放新竹市文化局所精心製作的「忠貞新村紀錄影片」及「相關新舊照片」,配合計畫前期所蒐集的訪談故事,讓新竹市文化局多年來,用心地以攝影、記錄片拍攝、影像製作等為保存六燃文史所進行的努力與成果被新竹市民看見,借由保溫計劃溝通平台來提高曝光率,充分發揮保溫睦鄰的實質效應。
  5. 交大保溫團隊也將利用攝影、錄影等方式,完整記錄這次的開幕式「回家」活動,以補充原住戶遷入、移出大煙囪廠區之生命歷程與歷史之補遺,並做為本計劃未來成果展之一部分。
  6. 開幕起手式「回家」活動內容也將提供充分資訊,讓居民與出席記者會的媒體人士充分瞭解保溫睦鄰駐站計畫執行至今的成果,以及未來7個月對大煙囪廠房基地之相關規劃活動(例如,11月即將舉行的六燃國際國際互動劇場、12月的六燃保溫成果暨藝術展演、以及保溫睦鄰系列社區活動),透過具體活動分享想法,以互動交流、展望未來的方式達到保溫睦鄰,活化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基地之實質效益。

現身說故事活動

「現身說故事」形式,是援引自Krzysztof Wodiczko最經典、力道最強的1999年作品的〈廣島投影計劃〉。回家活動,特別邀請下忠貞眷村熊家及吳家的原眷戶及後代,到現場現身說故事,藉由工作站開幕的這樣一個儀式性,時代性轉換的新意涵,也讓原眷戶去見證這樣的歷史軌跡。
為了讓當事者能有機會分享六燃場域的眷村經驗,我們規劃邀請老住戶或其後代子孫,分享其六燃相關的生活點滴、歷史,與其對未來的期待,目的是要讓他們有表達其特殊歷史處境的機會。也鼓勵參與的聽眾能以同理心,敞開心胸來聆聽,目的是希望能拉近彼此的觀念落差、化解歧見,建立連結與情感,以達到保溫睦鄰的功效,藉此來有效保存眷村過去之文化與歷史。

53年前剛入住日本海軍第6燃料廠眷村的媽媽們合影。
黃筱珮翻攝,圖引自中國時報報導。
2013年的9月,曾住在日本海軍第6燃料廠眷村的媽媽們再次留下美麗合影。
黃筱珮攝,圖引自中國時報報導。

活動紀錄


民眾回饋

活動當天不少下忠貞眷村原眷戶及後代、新竹市民、關心新竹六燃的朋友參與回家活動的開幕,其中出席的原眷戶有熊家熊京寶先生、吳家黃月娥女士、林家林晴華女士、傅家蕭育芳女士等,並於一同參與現身說故事活動,大家一同坐下來,由長期研究新竹六燃文史的中原城鄉規劃與設計中心蔡乙慈助理主持,進行了一場民主式的對談與討論。
針對保溫計畫進駐大煙囪廠區後,民眾對於未來空間使用的期許及想像進行了一場討論,也有不少民眾回憶早期在大煙囪生活時的場景,互動的成果及建議整理如下:

  1. 六燃場域居民生活記憶指認與歷史考證。
  2. 民眾對於保溫計畫駐站空間功能及目的十分好奇,聆聽團隊工作人員介紹執行計劃期間的種種過程,以及對工作站未來的期許後,民眾也建議未來能有更多類似活動,把人找回來才有生氣,找回大煙囪的溫度。
  3. 在地新竹市民的生活經驗大多跟新竹六燃有所關聯性,不管是生活中、工作上,亦或是象徵性的,可見大煙囪對於新竹市民來說,已不單只是建築實體上的一個存在,更內化成心靈精神上的一個寄託或一種對歷史與文化的想像。民眾對於大煙囪還期待有很多公開討論及想法交流的機會,建議未來多舉辦類似的參與式討論,民主式地一起思考、討論六燃大煙囪廠房未來該如何轉化其角色。
  4. 如何注入新的活力到大煙囪廠房,是政府與市民皆須面對的課題,有民眾建議未來可以邀請相關專家學者(閒置空間再利用、歷史空間再創與活化),多舉辦講座廣聽市民意見,亦能打開市民對保存與活化的視野,創造屬於新竹在地的歷史再造、社區創生的例子,讓珍貴的二戰歷史與特有眷村文化隨著不同時代的更迭共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