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義影展 — 衝突、正義、解殖

【2020 社會公義影展 新竹場】
交大六燃保溫團隊 x 清大藝術中心夜貓子電影院

時間| 09.19(六)~12.26(六)
地點|清大合勤演藝廳、大煙囪下的家、新竹高中
映後座談|廖克發、林婉玉、張作驥、廖建華、張明右、詹淳皓、游珈瑄 等導演

「社會公義影展」是為中華民國勞動及就業促進協會所承辦的巡迴影展,以推廣社會議題影片為主旨,從前一年(2019)台北電影獎入圍影片中邀請影片參賽。

今年新竹場的巡迴,由清大藝術中心夜貓子電影院、交大六燃保溫團隊、新竹高中主辦,計有13場放映與7場導演映後座談。此外,特別邀請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校友林婉玉,以及馬來西亞廖克發導演,帶來短片《螢火》與《默默行》,並蒞臨座談。多場活動在大煙囪下保溫廣場,以露天電影形式放映。期盼新竹場熱鬧合作,共同推動新竹地區人文好生活。

  • 2020/9/19 《菠蘿蜜》廖克發
  • 2020/10/24 《回家的理由》張明右
  • 2020/11/07 《阿紫》吳郁瑩
  • 2020/11/28 《默默行》林婉玉 &《營火》廖克發
  • 2020/12/05 《殘值》詹淳皓
  • 2020/12/19, 12/26 《身後》 林玟秀

「社會公義影展」電影放映與座談 第 1 場

2020/9/19 《菠蘿蜜》廖克發|清大合勤演藝廳
參與人數:約70人

.清大夜貓子電影院 整理側記

我希望演員不是『演』這個角色,而是真的『變成』那個角色。

馬共的歷史在馬來西亞教科書中是沒有被提及的,甚至長期以來被視為恐怖份子,因此造成大部分的馬共士兵與子女的關係往往不融洽。這些馬共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獨立運動、革命、爭取民主,導演希望能藉由電影說故事和歷史的書寫,重新讓世人了解這不為人知的真實。


「社會公義影展」電影放映與座談 第2場

2020/10/24 《回家的理由》張明右|大煙囪下 保溫廣場
參與人數:約40人

.清大夜貓子電影院 整理側記

「作為一個紀錄片工作者,我覺得我當下能做的事情很有限,我只能陪她回去探險,或者說,陪她回去找她想探詢的事情、那個答案。」

10/24 晚上,由交大六燃保溫團隊、交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與清大藝術中心共同主辦的「社會公義影展新竹場」,在「大煙囪下的家」保溫廣場,舉辦的秋冬系列露天放映第一場。秋風捎來涼寒,現場準備了紅豆湯,大煙囪下廣場亮起黃澄澄的燈泡,坐在席間,感受到陣陣暖意。


「社會公義影展」電影放映與座談 第3場

2020/11/07 《阿紫》吳郁瑩|「大煙囪下的家」保溫廣場 黃色教室
參與人數:約20人

阿龍細膩溫柔的性格始終抵不過小兒痲痹雙腳帶來的考驗,
直到四十幾歲才聽媽媽的建議,花了不少錢及心力到越南把阿紫娶回來。

《阿紫》

在安靜的海邊小村裡,來自越南的阿紫為了家庭的存續,犧牲了自己的一切,被綁縛在這個連台灣人自己都不願意留的地方,巧妙地呼應大煙囪的眷村生命歷程,為了生活及延續生命,再多艱辛困苦的環境下,人們都還是會找到一種方式,用力地活著。


「社會公義影展」電影放映與座談 第4場

2020/11/28 《默默行》林婉玉 &《營火》廖克發|大煙囪下 保溫廣場
參與人數:約40人

.清大夜貓子電影院 整理側記

「老影像很多時候就是一個國家老舊的記憶,所以一個國家要保留記憶,就要保存這些珍貴的老影像。只是這些老影像要時常拿出來活化它,重新詮釋、重新記憶。」

廖克發導演:「我有一個抵抗的姿態,但是我不是一開始就預設要對抗,我只是在拍攝的過程中『發現』。拍得愈多,電影的審查也愈來愈嚴格。」她試圖找出在自己之前曾經衝撞過這個體制的人們,不斷回頭詢問自身來自哪裡,質疑性的自我審視、爬梳、創作,建立自我價值及歸屬感。


「社會公義影展」電影放映與座談 第5場

2020/12/05 《殘值》詹淳皓|大煙囪下 保溫廣場
參與人數:約30人

.清大夜貓子電影院 整理側記

「人的價值可以被金錢衡量嗎?」
導演認為可以,但不能被衡量的部分才是身為人最寶貴的地方。

導演認為人都是灰色的,沒有絕對的好人或是壞人,而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可能曾忘記自己是誰,為了甚麼而活在這個世界上,所以想藉由電影呈現一個人的覺醒過程,讓觀眾去思考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意義。


「社會公義影展」電影放映與座談 第6場

創作者:林玟秀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碩士生

《身後》一部關於思覺失調症 病友的紀錄片
思覺失調症是每一百人就有一人可能罹患的常見疾病。它社會上給予「最少」機會和理解,卻承受「最多」偏見和歧視的疾病。「…….勇敢站出來說」
「我們不是媒體所講的那個樣子……」


最新資訊|清大夜貓子電影院、大煙囪下的家、新竹高中圖書館
指導單位|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勞動及就業促進協會
新竹場主辦|清大藝術中心夜貓子電影院、交大六燃保溫團隊 (新竹市文化局委託計畫) 、新竹高中
共同主辦|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